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

我在植物園

台北的植物園,好久好久沒走進去了!

記得前年的倒扁大遊行,那一天街頭湧上了上萬的人群,人人身上穿著紅衣,心中燃燒著紅火,大馬路上形成的一陣陣的紅色浪潮,一路的鼓譟與吶喊,在絲絲的雨點下,更烘托了人群中的聖潔感。遊行的隊伍行經植物園,少數人想要稍事歇息,或緩解一下激動的情緒,轉進了一旁的植物園。
很少人會選在這樣一個雨夜,走入植物園。沿著讓各色植物包圍的蜿蜒走道,我們進入了陌生的世界。園內亮著迷濛的燈光,層疊的樹影與蟲唧蛙鳴,身體的周圍彷彿漾著一層薄霧般的光芒,那是一種被幽暗包圍的感覺,也或許是突然從擁擠的呼息中,轉進了一個清涼不明的空間,突然覺得植物園,好像是不存在人世間的三度空間。暗自懷想,是否就如歐洲的黑森林一般,是一個精靈居住的世界,張大了眼睛想看清植物園的景物,但不知怎得卻像是度數不足似地,仿若海裡頭的有限視覺。

昨天,結束史博館的採訪後,繞道植物園,想呼吸點自然的氣息,非假日的植物園,長者三三兩兩,或搖扇乘涼,或信步期間。走入植物園的曲徑悠藹,白頭翁忙碌地在枝頭穿梭,灑水器的水珠也細細地清上姑婆芋。只見青剛櫟樹下,老人們坐著輪椅,面向同一側排排坐,一見到我走入他們的視線範圍,大夥都將目光投向我。突然之間,我害羞地低下頭,真是奇怪的感覺,在這麼公開的場域,突然有這麼多人同時盯著我,非常的不自在。

看著三整排輪椅上的老人,有的熟稔著地聊著天,有的則目光炯炯地望著前方,有的則僅是癱坐椅上,享受輕拂的微風。穿越這些老人之後的面孔,則是一排年輕的看護,只見他們自在地聊著天,有些則努力地以共通的英文,努力的聊天。這又是一個不一樣的植物園風景,是一個老人與勞工的休閒時光。

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

我呼吸 的 空氣 The Air I Breathe

The Air I Breathe`,已經不想管它的譯名了。
有一種"偶然與巧合"的感受,或者"紅白藍"的系列作品的樣子,
最近許多片子都喜歡把故事切一切,然後這一段、那一段,串一串,
接一接,就像是人生中的浮光掠影,一幕幕地飛逝。

有時候這樣的片子,真的多到可以做一個分類了,不過通常也由於
貼近人生電影的樣態,通常都會留下很經典的口白。
只不過有時候,對於角色的投射不夠,會成了經典口白大會串,
片片斷斷、碎碎裂裂,無法在我結構性的腦門,留下記憶烙痕。

不過也讓我聯想起另一部片,"Sin City",有點想要呈現那種城市的黑暗與
純真,不過The Air I Breathe的黑白對比,似乎是沒有Sin City夠味。但是
回頭看看片名,似乎聞到了生死對比的意味,老實說,我只見主角一個個開心地死去,
倒是沒有人多麼掙扎地活著,最後一幕彷彿是"有錢的人生,最好"的注腳,
或許我對這部片太苛刻,也許我要再看第二次吧,但有關生死的討論,我倒是比較喜歡
The Sea Inside,看一次就理解了,好電影應該就要有這樣的表達力。

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

手信與朱諾的小小影評

我最近才知道,有地雷的說法,那麼容我提醒一下,這篇不算影評的影評有地雷。

好啦,有時候為了逃避免不了的權力下的無語,我必須來寫作布羅格,發洩發洩。

這個禮拜看了兩部片,一部是日本電影--手信,另一部是美國電影吧?朱諾(臺灣意為鴻孕當頭,真不知這跟劇情有什麼關係,是廠商想發財吧,鴻運當頭。)
這兩部電影有什麼關係呢,嗯嗯,我覺得她們都呈現了另一種面對人生情境的態度。
一部是說一各殺人犯弟弟的心情,另一部說得是少女懷孕的心情。一般人如果是當事人,大概會覺得我是全天下最倒楣的人了,居然會遇到這樣的事,但是兩部片卻以著不同的面向來面對,同樣獲得了樂觀的結局。
先說說手信好了,全片相當偏重日本社會對於殺人犯親人的歧視與偏見,使得當事人只能選擇不斷的逃避,但是能逃到哪裡去呢?如果自己的心中,也如此地歧視自己,那的確是無處可逃的。不過這部片也提醒了我們,對於罪犯的親人,我們是不是也犯了一樣的偏見,就像陳進興的小孩一樣。
而朱諾一片,則環繞著一個比日本社會更開放的環境,設置連法律都同意以一個不批判的方式來處理少女懷孕之事,那就是可以刊登廣告找小孩,少女也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墮胎,甚至連驗孕棒都可以直接在商店裡揮來揮去,以上至少是台灣目前還不曾出現的畫面。也因為著這樣的一個開放的環境,女孩也可以安心的選擇是否要留下小孩,雖然困擾她的還是身材這件事。不過最後也有了個皆大歡喜的結局。
顯然,前陣子教育部同意高中女生可以請產假這件事,我想雖然遭到批評不夠實際,但是一旦這個社會願意擁抱更看待事情的多元方式,對於一些少數族群如罪犯的親人、未婚生子、流浪漢,願意不侷限於封閉的想像,可以以更開闊心胸去認識她們,接納她們,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痛苦,是可以在轉念間就消逝的。

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

又悶又煩的週期循環 又來了

結婚之後,朋友很愛問我,婚姻生活如何啊~?

老實說,還好,不就是開門七件事嗎,自己成立了一個小家庭,離開了媽媽的羽翼,
眼光與雙腳都從雲端落在地面,這樣的過程,我似乎比別人多花了一些時間,才不太甘願的接受現實人生的少數選項,婚姻似乎是一個關起許多可能的選項,當然同時也開啟了許多門。

端午節回老家一趟,或許是五月五的太陽火氣直升,讓我在幾天的假期裡,像是沒氣的氣球一樣,又悶又煩,需要聽聽吵鬧的音樂打打氣,又或許是沒有好好睡一覺的關係,又燥又膩,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,但是吵架卻還是興致勃勃,真是怪了,人真是容易受天氣影響呢!

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

我也不知道怎麼呢?

我也不知道怎麼呢?
突然就好喜歡張芸京,雖然之前她在超偶的演出沒有引起我的興趣,不過就在一次她重回超偶與張信哲合唱白月光中的歌聲,突然吸引了我的目光。

我覺得她並不是很好看的人,但是她的自信,還有可愛的笑容,就讓人不自覺地在參賽者中期待她的演出。尤其後面幾場比賽,她都很用心的設計舞台的效果,像是矇眼、打鈴鼓、用盡全身氣力的唱法,讓我想起了前陣子超紅的日本漫畫:娜娜。

對,她的感覺就像是娜娜的化身,利菁問到情人的事,她哽咽地低下頭,強忍著已經湧上眼框的淚水。看著她每次都很有自信地說出自己要唱的歌名,再火力全開地開心唱歌,尤其冠軍賽那首makes me wonder,特別為她的性別特質設計的演出,實在令人驚豔。

這也讓我想起,一直以來就讀女校的我,總是會將目光放在那些有些帥氣、自信又可愛的女生身上,雖然我後來也被當成是這樣的女生,被幾位學妹喜歡著,但是很快地我就發現柔美才是我的本質。

為什麼會喜歡張芸京呢?是因為她有我沒有的特質,或是曾經類似的特質嗎?還是她符合許多少女漫畫的主角形象呢?又或者是她的真性情,令人不捨呢?又或者是她的生活,對我來說是遙遠的帶點神秘吧?我也不懂,就是覺得她很可愛!

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

只要心態不休閑,單車通勤一定行

面對油價凍漲的解除,近日民眾紛紛針對單車通勤寄予很高的期望,但也傳來不少危險、擔心的呼聲。單車通勤到底行不行?其實重要的是心態的問題。

日前〈公路法〉第五十八條修正通過,首次將單車與行人的需求納入道路規劃的考量中,法規的例子,讓我們了解單車在台灣,一直不被視為是交通工具,不是交通工具,自然也不能使用馬路,我想這也是不少的汽機車駕駛人,見到慢速的單車在馬路上行駛,總想要按聲喇叭,驅離單車離開路面。

另外單車的使用者也不把單車當成交通工具使用,不少人甚至抱持著輕鬆休閒的心態騎車上路像是不戴安全帽、單車上不放反光條、閃燈或是裝上照後鏡、騎車時不遵守交通規則、逆向行駛、闖紅燈、不保持安全間距,這些使用道路應有的規矩,也因為心態的漫不經心,而徒增用路的危險。

其實無論使用任何交通工具、甚至走路,對於馬路上可能發生的危險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的。所以單車通勤的大前提是必須修正心態,提高用路人對單車騎士的意識。而單車騎士也必須對於單車上路這件事,嚴正以待,為了減少意外發生,也像是駕駛需考駕照一般,單車騎士在上路之前應多培養單車跨越障礙等騎乘技巧與體能養成,並遵守交通規則,選擇合適的通勤單車,相信對通勤將有很大助益。

而政府也不見得要花費大筆經費開闢單車專用道,只要減少部分的路邊停車格,或是規劃與汽機車共用路面的單車道,在現行道路上畫上標線,再配合道路號誌、宣導以及良好的動線安排,即可更有效率地規劃單車道。如何可以直接提升單車的使用人口,讓這項環保、省油又健康的交通騎具,帶來清新的城市面貌,才是單車通勤對高油價時代的最大關懷與創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