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舞,是脫離學校後才有的興趣,
之後也曾問同學,明明不少人喜歡跳舞,
卻沒有像現在的孩子一樣,直接在街頭練舞,
或許年代與機緣都是原因吧。
除去土風舞或是大會舞那類的學舞經驗,真正開始引起我對舞蹈的興趣,
反而是因為想要過簡單生活的實踐。
大學時期接觸到生態學、梭羅的湖濱散記,開始對生態文學有興趣,
當然早期的生態文學多是對於回歸田園生活的嚮往,同時透露出對於過度消費的警醒,當然一定會回扣到身心靈的面向,後來參加了一次身心靈的舞蹈工作坊,我們聽音樂冥想、隨情緒舞蹈、最後的分享與繪畫,讓我認識了身體原來是充滿了能動性與對話的可能性,從而開始踏上學習舞蹈之路。
正好碰上了在台灣剛剛開始的佛朗明哥,也去上了北藝大的國際舞蹈營,本來還想著要出國學舞呢。後來,生命轉個彎,去念了人類學,差點就走上舞蹈人類學的路了。
就這樣,很難忘懷舞蹈所能呈現超乎語言文字的表達力,還有可以讓肢體表現自我的哪種難以言喻的暢快,真的就像能夠好好的詮釋一首歌一般,覺得自己是有力量、飽滿的、自如的,
所以我又在多年後開始學舞,這一次是東方舞。
因為老師的背景,也因為這堂課是強調創作的教學方式,更因為老師的一句話:
「東方舞是強調與土地重新連結的舞蹈,是向下的,像是大地之母的。」
上過三堂課之後,我越發覺得這個舞蹈的神奇,不是一種容易欣賞的舞蹈,但是卻有著獨特的魅力,不像佛朗明哥很兇、很驕傲、很強悍也很愛現,這些都不是我喜歡的個性。反而,因為老師的關係,我覺得東方舞非常人類學,我們感受阿拉伯音樂的線條、了解肚皮舞的歧視意含,也讓彼此交流想法,彷彿又回到了那門身心靈的舞蹈課內容,讓我更加期待接下來的課程。雖然目前的進度,對我而言還是甩肉肉階段..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